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新疆且末红枣何以抢占价格高地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疆且末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和地处独立生态绿洲的天然区位优势,拥有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禀赋。当地素有“三宝”:红枣、香蒜、且末羊。其中,红枣是全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县委书记徐凯说:“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且末县委在深入调研后,于2017年1月1日正式确定了以有机绿洲发展战略为引领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建设优质红枣基地

 

  据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研究员毛永民介绍,且末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县内有7条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8亿立方米,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宝地”。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借此机遇,且末县从红枣的育种、栽培、管理到红枣产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鲜枣采收、采后分级、包装、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铸就了且末红枣的金字招牌。

 

  且末县自2002年开始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推动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通过各族群众10多年的努力,该县已成为全国公认的最优良的红枣生产基地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枣)标准化基地”“中国红枣之乡”。在新疆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全国绿博会等展会上,且末红枣获得“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17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等10余项荣誉称号。

 

  据介绍,且末红枣以灰枣为主,2019年全县红枣种植总面积达19.4万亩,预计全县红枣产量在3万吨左右。到2020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稳定在19.4万亩左右,优质枣园总产达到5万吨以上,全力打造“中国最优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实现独具特色的有机农业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可持续增收。

 

  成立国有龙头企业 带动枣农增收枣业提质

 

  且末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污染的红枣产业,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坚持“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为且末县农民脱贫增收、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3月,由县国资委出资75%、县供销社出资25%,国有全资注册成立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宛公司)。两年来,小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加工厂区200余亩,自有产权有机枣园835亩。2018年公司收购、加工、销售有机红枣3000吨,解决县内贫困人口就业130名,2019年5月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

 

  小宛公司董事长郑世文告诉记者,且末有机红枣质高价低的情况屡有发生,个别年份一些无良枣商恶意联合压价,损害枣农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公司通过认真调研市场,在2017、2018年且末县红枣节期间,发布有机红枣收购价格,优质优价托底敞开收购,带动了红枣价格的提升。2018年,且末有机红枣20天销售一空,收购价从12元/公斤涨到19.5元/公斤,全县枣农增收2亿元以上。

 

  小宛公司还着力促进红枣加工和产销对接。公司将销售目标定位于国内一线城市中高端食品消费群体、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中药制药企业,扎实抓好研发、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大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红枣加工标准化。同时,加快建设稳定的疆外销售网络,以东部发达城市为主阵地,发挥线上线下平台作用,在上海、唐山等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和运输成本。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药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且末县以各村委会主导成立40个合作社,鼓励1466户贫困户加入红枣专业合作社,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壮大有机红枣销售主体,目前已经与百果园、雪山果园等果品流通龙头企业等开展合作,使县内汗巴格、通天红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红枣加工技术得到提高,销售渠道进一步通畅。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有机红枣优质优价效应进一步显现,在“中国最优红枣”的自然品质基础上叠加有机产品附加值,推动且末红枣价格跳空高开,每公斤比普通红枣价格高5-8元,农民发展有机红枣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8年,且末成为疆内红枣价格最高、销售进度最快的区域,显示出了有机绿洲发展战略的强大生命力。

 

  全方位支持有机生产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