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
时间:2019-11-26 11: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还需强调一点,高标准农田应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要良田粮用,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加快区域化标准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保障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其实,从《意见》中不难看出,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8亿亩、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还有10多亿亩耕地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作物,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留下了足够空间。无论是高标准农田,还是永久基本农田,抑或是一般耕地,无论是调整种养结构,还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前提是不能根本改变耕地的性质,更不能破坏耕地地力和损害粮食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要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阎存立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的意见》。《意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将发挥重大作用。《意见》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高度重视。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作,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加大了节水灌溉投入,有效扩大了节水灌溉面积。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农田灌溉面积10.20亿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15亿亩,占到农田灌溉面积的50%以上;低压管道、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0亿亩,约占农田灌溉面积的1/3。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4。
据调查测算,节水灌溉项目区平均每亩可节水100-260立方米,可增产粮食10%以上,增产经济作物30%以上,一些蔬菜、果树亩均节本增效可达数千元,从而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表明,节水灌溉工程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效等综合效益。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水资源数量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北方地区尤为严重。农田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2018年用水量为3693亿立方米,占当年全社会总用水量的61.4%,约有一半的灌溉面积仍然沿袭传统的粗放灌水方式,灌溉效率低下,节水潜力巨大。同时,我国节水灌溉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偏低、工程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水灌溉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使用量,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尤为迫切。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粮食、土地、水资源等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显。最近几年,先后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对发展节水灌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展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以优惠政策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投入节水灌溉建设。
二是建设一批节水现代灌区。以设施完善、管理先进、节水高效、生态良好为目标,建设一批节水现代灌区,提升灌区运行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快建设节水优质农田。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管理措施的结合;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加强灌溉用水效率考核,同时推进灌溉水价改革,建立农田节水补贴和奖励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