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产业面临转型之变(2)
时间:2019-11-26 11: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目前我国苹果品种处于混乱期,需要通过苹果品种结构的更新换代,实现多元化发展。当然,富士系仍然是今后相当时期我国的主栽品种,但一要减少晚熟富士的比例,压缩到50%以下,另外就是要对现有富士系进行提纯和选优,从富士系及其后代中优中选优。”马锋旺教授说。
园艺管理之变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省力化栽培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人口红利消失,果园用工成本快速上涨,农用物资价格逐年上涨,果园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果园的经营效益下滑,苹果生产的高效性在消退,产业的吸引力在减弱,已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人工成本上升是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工成本从1998年的448元/亩增至2016年的3369元/亩,增幅近8倍。成本利润率由1998年的115%降至2016年的16.6%。”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处长李莉研究员介绍说,2016年苹果园生产成本在5389元,其中人工成本3369元,占总成本的67%,同比增长3%,成为水果种植最主要的成本,劳动力成本几乎以年增长20%的速度在递增。
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宾逊教授介绍,目前世界上苹果产业变革主要聚焦如何减少劳动力投入。通过进一步升级标准化种植模式,加快研发适合苹果生产的农机具及配套农艺措施,实现苹果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们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效率太低,苹果种植人工成本更高。欧洲一亩地只要5个劳动力,而我们要30-50个。因此,大幅度降低果园生产成本已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
针对这一情况,马锋旺教授提出:首先,必须要推广省工省力化栽培模式,国际上普遍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以适应机械作业;其次,要积极研发和完善无袋栽培技术,推广无袋化栽培;第三,要从育种上实现新突破,例如培育出花絮较少、枝条自然下垂的新品种,减少梳花、梳果以及拉枝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投入。
从过去的稀植大树冠,变成现在的密植小树冠;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变成现在的水肥一体化;从过去的砧木实生苗,变成现在的压条或者组培繁殖;从过去的单干苗,变成现在的分枝大苗;从过去的带病毒苗,变成现在的无病毒苗……中国苹果产业正在一步步由大变强。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苹果产业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