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农业景气总体平稳有望回(2)
时间:2019-11-21 09: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0978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8601万头,下降17.3%;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30675万头,同比减少12212万头,下降28.5%。政府及时出台恢复生猪生产和保供稳价的政策措施,积极组织进口和国家储备肉投放,确保了猪肉稳定供应。
牛羊禽产品产量、存栏均有所增加。前三季度,全国肉牛出栏313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95万头,增长3.1%,牛肉产量458万吨,增加14万吨,增长3.2%;羊出栏21781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544万只,增长2.6%,羊肉产量330万吨,增加7万吨,增长2.3%;家禽出栏102.0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9.26亿只,增长10.0%,禽肉产量1539万吨,增加142万吨,增长10.2%。从存栏看,9月底全国牛存栏9360万头,同比增加244万头,增长2.7%;羊存栏31264万只,同比增加363万只,增长1.2%;家禽存栏62.5亿只,同比增加4.2亿只,增长7.1%。
进出口降幅均收窄
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559.6亿美元,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收窄。
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47.2亿美元,同比下降18.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高粱进口额为1.4亿美元,同比下降82.8%,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16.8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8.9亿美元,同比下降25.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4个百分点;大豆进口257.5亿美元,同比下降1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1个百分点;玉米进口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小麦进口6.6亿美元,同比下降4.0%,降幅收窄2.4个百分点。
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3.9%,涨幅比二季度扩大4.8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32.0%,涨幅比二季度扩大13.9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2%,涨幅比二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1.8%,二季度为同比持平;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回落2.2个百分点。
从主要农业产品看,三季度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畜牧业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是带动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其中,猪(毛重)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9.3%,涨幅比二季度扩大2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持续扩大;牛同比上涨11.6%,涨幅扩大8.8个百分点;羊上涨14.2%,涨幅扩大5.8个百分点。
三季度,三大主粮价格呈现“一涨两跌”运行特点。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二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稻谷价格同比下跌1.3%,跌幅收窄5.3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下跌1.9%,二季度为同比上涨0.1%。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持续扩大。前三季度,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上涨27.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1.2个百分点;养猪积极性提高以及大豆等进口收缩导致饲料价格上涨,前三季度饲料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其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从生产环节看,三季度猪料比为8.71∶1,连续5个季度持续上升。分地域看,9月份,海南、北京、黑龙江、重庆、山西、青海、河北、陕西等省份猪肉价格下降,其余省份价格上涨。华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49.2元/公斤;东北地区较低,为39.0元/公斤。生猪价格从2018年8月份的14.1元/公斤下跌至2019年2月底的11.2元/公斤;之后价格开始较快上涨,从3月初11.2元/公斤上涨至9月末的27.6元/公斤。
未来,短期内生猪价格仍将持续上涨,但中长期生猪供需缺口有望收窄,猪肉价格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一方面,国家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陆续出台;另一方面,生猪养殖收益的提升提高了养殖户补栏意愿,产能将逐步恢复,供需缺口将有所收窄,猪肉价格上涨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务农收入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0574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半年小幅加快0.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