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引发食品安全大整改 检察履职让安全看得见
时间:2019-11-20 18: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正义网金昌11月20日电 “经营执照上墙亮相了。”“操作间装上摄像头了,男女宿舍分开并明确标识了。”“家长通过手机APP动动手指就能看到孩子托管情况。”……甘肃省金昌市学校周边“小饭桌”发生的这些小变化,让学生家长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一变化,得益于金昌市检察机关在甘肃检察系统率先开展“小饭桌”专项检察监督,并以“小饭桌”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检察活动。
以“小切口”做实“大监督”
“仅仅在金昌市金川区,‘小饭桌’的数量就从2015年的2家猛增至2019年的42家,在‘小饭桌’吃饭、午休或下午托管作业的学生达到800多名,并且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金昌市金川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文斌介绍,由于“小饭桌”多为家庭作坊式经营,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小区租赁房屋,购置设备后即可经营,广告宣传中看似窗净几明的“小饭桌”,却暗藏诸多隐患。
2018年12月5日至7日,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排摸过程中,金川区检察机关与食药监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内的29家“小饭桌”进行了逐一走访调查,发现为中小学生提供午休托管、校外饮食、作业辅导等服务的“小饭桌”,有的厨房操作间卫生条件差、餐饮具未按规定清洗消毒、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的甚至使用变质食材,安全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不合规,甚至男生和女生休息混合住宿,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隐患,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
“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多个家庭幸福,关系着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太揪心了!本以为给孩子找了个温馨港湾,哪里想到竟然隐患重重!”赵文斌对这次“小饭桌”专项监督检查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不能让孩子们和老百姓放心吃饭,我们又怎么能安心吃得下饭?”金昌市检察院检察长罗新超介绍,针对线索摸排中发现的“小饭桌”相关问题,今年1月,金昌市检察机关将校园周边“小饭桌”、辅导班作为监督重点全面推开“小饭桌”专项检察监督工作,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摸排、公开征集线索等方式,并就发现的执业资格、火灾隐患、治安状况、商家逃避责任、调查取证难等问题集中梳理,与教育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会同研究解决方案,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针对市场监管部门未将‘小饭桌’纳入食品安全抽检范围、未严格履行校外托餐场所食品监管职责等问题,我们开展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并启动诉前程序,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整改。”赵文斌介绍,金川区检察院在发出检察建议后,又及时跟进督促,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小饭桌50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2份,集体约谈“小饭桌”经营者40余人,并在秋季开学前进行了“地毯式”全覆盖整改检查,确保存在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今年4月,在检察机关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金川区辖区内所有“小饭桌”食品加工区域均加装了摄像头,监督部门、家长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孩子们午饭、晚饭的加工过程。
“目前,辖区内响叮当少儿托管中心、雅森教育等‘小饭桌’已基本实现男女宿舍分开、明确标识,真正让孩子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办案检察官介绍,在关注“小饭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问题解决的同时,金昌市检察机关按照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要求,把“小饭桌”学生午间托管安全等问题纳入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校园暴力排查工作范围,加强与教育局、妇联及公安局的协调对接,进一步健全防范机制,杜绝“小饭桌”出现性侵学生等事件发生。
“小饭桌”引发食品安全大整改
对‘小饭桌’专项检察监督中,检察机关还发现了食品安全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为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市检察机关继续深挖延伸线索,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餐具消毒问题跟进监督。
“部分餐具消毒企业未在餐具独立包装上标注消毒日期及消毒合格证等相关内容、消毒场所内蚊蝇乱飞、检测设备未正常使用……”赵文斌介绍,对此,我们启动诉前程序,依法向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对金昌市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并对两家消毒企业当场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限期整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