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发展迈向多方共赢(2)
时间:2019-11-14 14: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目前,小奶农怎么融入大产业、分享更多产业收益是广大奶农关注的问题。宁夏吴忠市义明黄沙窝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吴义明分享了他的经验。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为抵御奶业寒冬,黄沙窝村周边的一些农户决定抱团取暖。由于我的口碑比较好,大家推荐我发起并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十多年来,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小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吴义明介绍,合作社用最实惠、最方便、最优质的服务带动奶农广泛参与,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最初的养殖园区一家一户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规模场托养托管模式,再到社员入股分红模式,社员的收入越来越高。还为周边村120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工资达4.5万元。
王俊勋表示,当前,很多中小养殖户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分散的养殖户和规模的生鲜乳供应的良性循环,面对销售商能够有更好的议价空间。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向加工延伸,通过加工来获得更好的加工红利。
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采取有力工作措施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王俊勋表示。主要有几个方面:我国奶业仍然存在竞争力不强、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生鲜乳购销秩序不规范、奶酪消费培育不足等挑战。农业农村部将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针对以下几方面工作采取有力措施。
推动养殖节本增效,提升奶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实现好草喂好牛、产好奶。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提高奶牛良种化水平。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范围,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抓好牧场主和业务骨干专项培训计划,提升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推动奶牛活体、养殖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乳企为奶农开展信贷担保,缓解牧场资金压力。
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加快构建以奶农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支持和培育新型奶业经营主体,引导奶农以奶牛、资金、技术、产品等为纽带组建合作社,总结推广一批“奶农+合作社+公司”的奶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奶牛家庭牧场改造提升计划,搭建奶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帮助奶农补齐养殖技术和管理短板。推动尽快修订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放宽乳制品加工准入限制,推进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让奶农分享加工增值收益。
规范生鲜乳购销秩序,保护奶农正当利益。推动主产省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督促购销双方严格执行生鲜乳参考价格,保障养殖、加工环节的合理收益。监督签订和履行规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探索在主产省建立地市级的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减少购销争议。
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加工消费升级。发布中国奶业质量年度报告,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继续实施小康牛奶公益助学行动,提升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引导增加乳品消费。推动修订灭菌乳等液态奶标准,落实复原乳标识要求,优化乳制品供给结构,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奶酪和黄油等干乳制品。
加强协调协作,形成奶业振兴合力。研究解决奶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优化支持条件。压实各地特别是主产省区奶业振兴责任,指导制定振兴行动方案,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