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抗糖产品疑问知多少(2)

  曾经多少人迷恋胶原蛋白可以美容,但据专家介绍,胶原蛋白通过消化道以后变成氨基酸,人体才能吸收,其不可能直接补充到皮肤下。那么时下风靡的抗糖产品是否靠谱?还有一些抗糖产品宣称通过“阻断机制”可以达到抗糖化美容皮肤的目的,又是否确有其效?

 

  对此,唐芹认为,通过抗糖化机制达到美容需要严谨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

 

  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营养学专家翟凤英对记者表示,消费者不能仅看商家宣传,还要明确产品的生产原理,不管属于食品还是属于保健食品,都要具备营养学或临床医学等相关证明。

 

  一位化妆品技术研究人员则告诉本报记者,不同产品的抗糖原理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这位技术人员表示,海外的一些优质抗糖产品须经过当地管理部门批准,由官方做出功效评价。因此,消费者选择抗糖产品时应看准是否为正规的产品,是否提供检测证书。

 

  长期服用存安全隐患

 

  看多了补水、美白、抗皱,“抗糖”的功效宣传确实能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记者了解到,目前抗糖产品还比较“高端”,售价较为昂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化妆品里比较低端的面膜产品为例,同质化很严重,而抗糖概念符合差异化营销,让面膜市场又有了新的活力。但若这些产品不能向消费者明确其作用机理,则会沦为一种概念营销手段。

 

  在一些商家和网络红人不遗余力的推广下,也有产品乘机浑水摸鱼,将抗糖机制与抗衰老、抗氧化、美白等作用机制混为一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导。有业内人士评论称,近年来,在美容、养生、保健等方面,缺乏科学依据但又广受追捧的“新玩法”不断出现。它们虽然内容不同,但背后多有相同的套路:只挑选有利的方面,经包装后加以宣传利用,对不利的理论和毒副作用,则只字不提。

 

  为此,唐芹提醒,抗糖产品需要提供科学、严谨的实验证明、理论支撑及相关检测证书,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应养成查看产品标签、成分的好习惯。唐芹指出,目前市售相关产品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配方及原理未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偶尔适量服用一些大品牌的抗糖产品,但若长期吃这些成分不明的添加品,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还是从饮食上补充更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