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的
时间:2019-10-24 13: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结肠黑变病不要恐慌,对近万名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1.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的。 2.结肠黑变病不等于肠癌。 3.结肠黑变病的主因是长期便秘。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 MC) 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俗称“黑肠病”。随着电子结肠镜技术的开展和普及, 在便秘患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大部分病人以及一部分初学的医生对此病不甚了解,将结肠黑变病视作洪水猛兽,甚至与肠癌等同起来,导致很多患者不必要的恐慌。 本文查阅文献,综合了多年来国内外医院对近万名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这些研究对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病史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以助患者和临床医生正确认识此病。 一、关于结肠黑变病与肠癌的关系 1、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的、非炎症性疾病。 所有的临床研究都得出一个结论:结肠黑变病≠肠癌,结肠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可逆的、非炎症性疾病。 只要积极消除病因(主要是长期便秘和长期滥用泻剂),调整作息生活与饮食,改善便秘症状,消除致病因素后,肠道黑色素会慢慢褪去。李哲伟等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改善饮食,鼓励体育活动)治疗结肠黑变病,仅1——2个疗程,就有80%患者肠粘膜恢复正常颜色,另有20%患者颜色变浅,总有效率达到100%。【1】湘雅医院的王芬等对停药患者进行随访,也发现,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治疗便秘能有效的减轻结肠黑变病的程度,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2】 2、结肠黑变病与肠癌的关系:目前两者的相关性并无明确定论。 有报道说,结肠黑变病人群中合并肠息肉的比例较高,而肠息肉患者是肠癌的高发人群,由此有人推论,结肠黑变病会导致肠癌。 实际上,结肠黑变病和肠癌的关系一直是有争论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结直肠癌与肠道黑肠病无关,无大型的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研究证实结肠黑变病能增加患癌风险。国外G Nusko等研究了2229例大肠镜检的患者,认为肠癌与结肠黑变并无相关性。【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王芬等在《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及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探讨》中就提示,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发生并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并无相关性)。【2】 临床研究显示,结肠黑变病比非结肠黑变病发展为肠息肉的几率更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黑色背景下更容易检测到浅色的息肉而已,也就是说,同样是肠息肉,结肠黑变病患者反而更容易被发现,所以才给人一种检出率更高的错觉。 因此,结肠黑变与肠癌的关系并无明确定论,发现结肠黑变也不要恐慌。 二、关于结肠黑变病的病因 1、结肠黑变病同便秘的关系:长期便秘是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 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比较复杂,目前研究提及最多的有两个因素:便秘、长期滥用泻剂。但从病因角度看,该病的主要诱因是仍是便秘,长期便秘加上不合理用药治疗是该病的结果。【3】 首先,长期便秘本身就会导致结肠黑变。便秘使消化道内食物残渣滞留,进而转变成色素颗粒沉积在肠道黏膜使肠道变黑,此外,便秘使肠道对色素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肠道变黑;其次,便秘患者更容易对泻药形成依赖,目前研究显示,长期滥用泻药会导致结肠黑变。 2、结肠黑变病与泻药的关系:泻药并非主因,停用泻药后可恢复 结肠黑变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资料显示,便秘患者服用泻药时间(番泻叶、大黄等),短于1年和超过1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1.25%【4】 但泻药并非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主因,据韦春秋对临床数据的研究统计显示,有40%的经常便秘患者在没有服用任何泻药的情况下依旧检查出结肠黑变病。【5】 由泻药导致的结肠黑变病是可逆的、可恢复的。据一组临床数据显示,对数例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的结肠黑变病患者跟踪发现,患者在停药半年后,肠镜显示黑肠现象消失。【6】 结直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病变。随着便秘症状的改变和泻药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结肠黑变病的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停用泻药三年后复查肠镜检查,颜色已恢复正常 三、关于结肠黑变病的高发人群 1、60岁以上老人高发,与长期便秘和依赖泻剂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