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冬种怎么做?看这里!(2)
时间:2019-10-15 09: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播前准备。一是及时腾茬。旱茬小麦生产区要及时收获前茬,确保小麦适期播种。稻茬小麦生产区要千方百计减少迟播、特别是过迟播种的面积,水稻要开好排水沟、注意控制好最后上水时间,为小麦耕作播种创造好的墒情条件,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过分“养老稻”。二是种子处理。为防控小麦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虫害和地下害虫,大力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技术,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尽可能减少“白籽”下地。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或人畜安全事故发生。
(三)精细整地。一是深耕(松)。旱茬小麦加大机械化深耕(松)技术推广力度,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二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玉米、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8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并均匀撒铺,匀铺不到位须人工辅助撒匀。三是适墒镇压。无论深耕或深旋地块都要根据土壤墒情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四)精准播种。一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若墒情适宜,可直接整地播种;若墒情不足,则提前造墒,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旱地要趁墒播种;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墒。二是适期播种。小麦从播种至越冬开始0℃以上积温以550-650℃为宜,根据品种类型、墒情、天气等因地制宜确定适宜播期。三是适量播种。要因地、因种、因播期而异,分类确定播量。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0-20万,中产田为15-25万。四是适深播种。坚持“适墒适当浅播、缺墒适当深播”的原则,根据茬口、墒情等条件确保小麦播种深度,防止播种过深或露籽,影响发芽与幼苗生长。五是精匀播种。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条播、多程序复式作业、种肥一体化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使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丛苗等现象,实现一播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六是播后镇压。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播时未镇压麦田,可选用适宜镇压器在播后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
二、冬前田间管理技术
(一)肥料运筹。一是施足基肥。要求施足基肥,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磷、钾50%—100%底施,因区、因地调整。提倡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扩大缓控释肥料、专用复合肥等施用比例。二是早补苗肥(分蘖肥)。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
(二)科学管水。一是因旱适时浇越冬水。黄淮、北方、西北等小麦生产区缺墒的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推广测墒补灌技术,保苗安全越冬。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二是开沟防渍。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生产区播后适时机械开沟,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注意均匀抛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
(三)防控病虫草害。一是春草秋治。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适宜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学除草,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在墒情适宜时、于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二是防治病虫害。旱地小麦和部分稻茬麦田要加强地下害虫的防治。冬前注意加强对条锈病、纹枯病、蚜虫等的监控,及时防治。
(四)冬前镇压。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小麦播后未及时镇压麦田,冬前墒情适宜时可根据苗情选用适宜镇压器镇压1—2次,利于保水保墒,促进冬前壮苗,提高壮苗比例。特别是土壤偏旱时更需要注意。
三、冬前防灾减灾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