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云南省林下三七种植成功 工程院澜沧扶贫五年一剑

一、金秋传喜报

人间最美是金秋,举国欢庆祖国70华诞之际,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10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澜沧扶贫工作站在云南澜沧举办“林下三七竞买会”。朱有勇等7位院士及相关领导参加了这场高标准、大规模的科技扶贫系列活动。

云南省林下三七种植成功 工程院澜沧扶贫五年一剑

(竞买会活动现场)

云南省林下三七种植成功 工程院澜沧扶贫五年一剑

(出席活动领导及嘉宾-左五为李松院士;左六为朱有勇院士;右一为种植企业代表)

全天活动围绕“扶贫”与“林下绿色产业”两个关键词展开。

在竹塘乡蒿枝坝举行科技扶贫技能班开班典礼,组织农民进行特色作物种植、电商经营等培训,真正将科技扶贫与教育扶贫落到实处,授当百姓以“渔”。

在林间头召开林下三七测产竞买大会,闻讯赶来的商家现场激烈竞拍,最终以1050元/市斤的高价拍走刚挖出土的鲜三七,这一售价折合为干三七的话,相当于每公斤近万元。这是传统三七售卖以来从未有过的高价,刷新了有史以来售卖记录。

云南省林下三七种植成功 工程院澜沧扶贫五年一剑

(商家争相购买)

下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项目启动,院士们齐聚一堂为当地脱贫事宜做更长远的规划和布局。

二、济世金不换

三七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医药古籍《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能合金创,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认为三七“能治一切血病”;

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也曾言“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在临床用药与民间使用中,三七素有“生消熟补”之说。所谓“生消”是指三七生用能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熟补”是指三七熟用可补血理血。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中蕴含的三七皂苷、三七素等多种药用成分,对人体心脑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对于抗血栓、抗粥样动脉硬化和免疫调节等均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患心血管疾病易发人群激增,三七这株“金不换”愈显珍贵。

然而,三七虽好但栽培过程却极为艰难。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告诉记者:三七只分布于我国西南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并且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对生长环境的郁闭度、降水、海拔、土壤等都有很高要求。不仅如此,三七种植资源退化严重,抗病性极差,管护难度远远高于常规作物。更为严峻的是,三七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即生长过一次三七的土地多年内都无法再种植三七,因此目前可供三七种植的土地几近枯竭,三七更是名副其实的“金不换”。

三、三七归山林

2015年,国家脱贫攻坚的号角刚吹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其科研团队便深入西南边陲的澜沧县亲自走访调研,用科学的力量为澜沧县脱贫工作问诊把脉。

朱院士长期致力于生态植保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和他的团队发现思茅松与三七之间具有“相生”的特性,并以此构建林下三七种植体系,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的规模化种植。

让三七种植回归山林,不仅是从人工封闭式生产环境向自然开放式生产环境的转变,更是三七种植的“舍与得”。中药材与传统农作物不同,质量比产量更重要。为此,朱院士早在项目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不准使用一滴化学农药,不准使用一粒化学肥料”的“三防两不准”原则,哪怕牺牲产量,也要保住质量。

“三七的病害防治,在植保领域是一个学术难题。”朱有勇院士团队核心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朱书生对记者说,“我们历经过很多次失败,但朱院士一直没有放弃,鼓励我们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下三七模式及其配套生物防治技术最终获得成功。这一创举为中药材提质增效与林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范本,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及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然,产业要发展,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寻找到可持续运行的商业模式。为此,朱院士配合当地政府,遴选出一批优质企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澜沧扶贫工作站的科研团队一起参与林下三七项目,云南康艺三七种植技术有限公司便是首批通过审核的企业之一。

云南省林下三七种植成功 工程院澜沧扶贫五年一剑

四、创新与匠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