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粮米业进入收割时期,正式开启富硒大米的桌宴之旅
时间:2019-10-09 11: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南袁北苗,以匠人之心诠释食之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粮食之品质的重要性,在国内近代水稻发展始上,人们不乏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南袁北苗”——南有袁隆平,北有苗永增。这一南一北,两位专家创造的不仅是他们人生的奇迹,更是我国稻米史上的奇迹篇章。的确,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自古以来大米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二位老人家这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不是简单的感慨,而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众所周知,我国对稻米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量”上解决了我们对稻米的需求,“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先生却在“质”上保证了我们对稻米品质的苛求。这一“量”一“质”恰恰解决了我们对“食”的欲望。 何以为匠人匠心,在南袁北苗两位“90”后对粮食的执著与情怀,真正的诠释了食之道。 寒地黑土,来自世界黑土稀地的“硒”有之礼 黑龙江省海伦市,地处世界上仅有四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土壤纯净、无重金属污染,PM2.5年平均每立方米30 μg左右,冬季漫长寒冷,休眠期长,且土壤天然富硒。“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的黑龙江粮。”70年来黑龙江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黑龙江现在是中国第一产粮省,不光是在产量上位居第一,在质量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而这离不开“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的贡献。一心想让中国人吃最好大米的苗老,他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出了严寒高纬度地带也能种植优质香稻的奇迹。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水稻基因库。研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用米和贵宾用米的苗香粳1号。2009年,经国内外17位著名专家,其中由育种专家周毓敏等十三名专家和日本香川大学教授稻米食味品评专家楠谷彰人等四位专家组成,评比对照结果是绥粳4号与日本鱼沼和新泻县“越光”米得分相同且优于美国加州和台湾“越光”米,成为A级。
(苗永增与的确粮米业郑清敏在观察新品稻种) 黑龙江海伦,中国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 地处世界仅有的四大黑土地之一,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曾经是开发的很少的森林荒地,草木的落叶等常年堆积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而腐殖质是黑色的,因此被称为黑土地。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种植基地黑土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机物质含量高达3-5%富含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2015年,在苗老的支持下,郑清敏女士创立了堃农品牌(的确粮米业的前身),正式将寒地黑土的生态品质之米拉到了饭桌上。 全球40多个国家处在缺硒地区,中国72%地区22个省份约7亿人口都处在缺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的确粮种植地100%天然含硒。 敬畏天地自然,恪遵绿色生态。的确粮种植过程中不仅有苗永增老先生的指导,苗种选用苗老的育种,还有其关门弟子“九哥”的层层严格把关。育秧4月5日--苗床32-35天--播种5月8日--开始生长期155-165天--收割10月中旬开始。现正值金秋,的确粮米业也正式进入到了收割时期,全程机械化一次性收割、脱粒。避免人工收割过程中的混杂,提高稻谷的干净度。有利于稻杆还田,保持地力,实施沃土计划。
(的确粮米业2019新米收割现场) 当的确良遇见的确粮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农业基础薄弱,吃穿用度各方面,生产的发展都赶不上几亿人生活改善的需求。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纺织品异常紧缺。 1954年9月,全国启动实施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各地分期按人头发放布票,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统统凭票购买。1956年,国内遭遇水灾,棉田减产,纺织品供应愈发吃紧,不得不强化“凭票买布”措施,“的确良”有着挺括不皱、易洗快干、结实耐穿的特点,犹如一股春风吹入了那个棉布料紧缺且不耐用的时代。60年代初,上海开始利用进口聚酯切片来制造涤纶纤维,因为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用于出口创汇,少量“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就成为了时尚而高档的抢手货。时光如梭,2014年又一秋,70后郑清敏女士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海伦,感受颇深,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健康绿色生态的食品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携带样本开始比对、检测,在苗永增老先生的的支持下创立了堃农。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