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描绘新时代双鸭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时间:2019-09-28 17: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本网讯(高伟)28日上午,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双鸭山市专场新闻发布。发布会上,双鸭山市委书记宋宏伟作题为“集聚动能加快转型 奋力描绘新时代双鸭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主旨发布。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双鸭山的巨大财富,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生态等比较优势,开拓创新的双鸭山人绘就了一幅魅力非凡、多姿多彩的特色画卷 双鸭山历史悠久,文明古迹遗存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是这座城市的“靓丽底色”。这里是挹娄文化发祥地,汉魏遗址群集中连片,其中,凤林古城是满族祖先挹娄人的王城,被中国考古学会原会长、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誉为黑龙江“亘古荒原第一都”。这里是龙江农耕文明见证地,出土了我省最早的汉代的农耕器具——龙江第一铧铁犁铧。这里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
(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发布处处长 吴晶晶 主持会议)) 双鸭山创业图强,一代代建设者在这里开拓耕耘,拼搏奋斗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基因”。1947年,双鸭山迎来了第一批共产党领导的建设者,开矿建井,架电筑路,开始了煤炭的规模化开采。进入新时代,紧扣转型发展主线,抢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机遇,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向现代煤电化、粮食和绿色食品深加工、石墨及新材料、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的转变,引进了建龙钢铁、神华国能煤电化、万里润达粮食仓储及深加工等一批大项目,以主导产业的战略升级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双鸭山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良好, 矿产资源是这座城市的“生命元素”。这里蕴藏着煤炭、石墨、铁、玄武岩、硒、锌、铀等50多种矿藏。煤炭储量117亿吨,铁矿石储量1.2亿吨,居全省之冠;石墨储量巨大,西沟超大型石墨矿床列入“2018年中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煤炭产能3300万吨;国电、大唐电厂是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电力总装机249万千瓦,是全省最大的煤电生产基地;建龙钢铁是全省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种子企业,年产能200万吨。 双鸭山沃野万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国一流,绿色农业是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这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1300多万亩耕地,粮食产量连续十四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用全省6%的耕地贡献了9%的粮食,“中国饭碗”装进了更多的双鸭山粮食。被誉为“天下第一场”的友谊农场是国家现代化精准农业示范基地。 双鸭山植被繁盛,风光旖旎,绿色生态是这座城市的“最大亮色”。黑龙江东部最高峰七星峰、中国最大的黑土湿地群、漫江碧透的乌苏里江、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民族风情,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和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雁窝岛湿地、七星河湿地、千鸟湖湿地等特色景观,在《乌苏里船歌》的旋律中,连缀成风景这边独好的特色旅游线路,同时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双鸭山市委书记 宋宏伟) 勤劳智慧的双鸭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投身伟大变革,洋溢蓬勃朝气,绘就了一幅思变图强、蜕蛹化蝶的幸福画卷 70年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双鸭山的体魄更加健壮。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7亿元、人均35527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675倍、159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26.5亿元,比建市初期增长14700倍;工业增加值比建市初期增长447倍;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70年锲而不舍、砥砺前行,双鸭山的容颜更加靓丽。提前三年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老城区换新貌、新城区展新颜,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5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实施“三供一业”改造,城乡水、电、气、热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结束了40多年饮用矿井疏干水、主城区分时段供水的历史。 70年不忘初心、倾情为民,双鸭山的日子更加红火。百姓腰包越来越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72元、15102元,比建国初期增长1358倍、307倍。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3年保持在2万人以上。教育体系日渐完备,各类学校发展到341所,“两基教育”获国务院嘉奖。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