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大国粮仓的新时代交响(2)

  “三农”工作连续10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像是一个信号,又一次吸引了贾云飞。“不管啥时候,粮是根本,农是基础,国家粮仓必须稳住。”时隔20年,贾云飞主动回到老家承包2000亩土地,成为新时代的“守仓人”。如今,贾云飞这样的“守仓人”越来越多,在河南有超过12.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4.7万名种粮大户,他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粮,守卫着新时代的丰衣足食。

 

  粮仓之优努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麦秀两歧、穰穰满家”,丰收成为绽放在中原大地上的不败之花,把河南的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的丰收就有了基础。然而,伴随着“粮满仓”的喜悦,粮食生产品质不够高、结构不够优、效益不够好等问题开始凸显,“大而不强”成为河南“丰收的苦恼”,“粮仓不优”的短腿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脚步,农民辛苦种粮不赚钱、企业守着粮仓喊“缺粮”的尴尬局面深深地刺痛着河南。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河南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优质粮仓”。“黎阳收、顾九州”,古称黎阳的河南浚县,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金秋时节,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曾是河南小麦高产的标杆,但在2016年,地边“高产创建实验田”的牌子调整为“优质麦基地”。

 

  从“高产”到“优质”,绝不是简单地换个词,而是河南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写照。河南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600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1204万亩,翻了一番。同时,河南还加大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2018年底,河南建设高标准粮田6163万亩,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7%,努力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

 

  “实践证明,优质粮食是最宝贵的经济资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在充足的优质原粮供应保障下,河南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壮大粮食加工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临颍,已拥有食品加工企业120多家,年粮食总加工量达到300万吨,盘活了周边20多个县的余粮市场。

 

  农业兴、百业兴。在“优质粮仓”的支撑下,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增,食品工业成为河南万亿元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着河南向农业强省迈进。

 

  年丰时稔粮满仓,百姓殷实国兴旺。中原大地、沃野千里,不仅收获着岁岁丰收的喜悦,更播撒出乡村振兴、民富国强的期盼。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