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为何频繁波动,秋粮丰收保卫战打响
时间:2019-09-21 23: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19-09-18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260 我国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的大头在玉米。
今年以来,玉米价格走势波动频繁。背后的原因包括非洲猪瘟疫情引发的饲用玉米消费下降、草地贪夜蛾侵入、外部形势导致玉米进口格局发生变化等多重影响因素叠加。
玉米价格波动频繁
自从去年四季度玉米上市前后出现短暂的季节性价格回落后,在减产以及上市延迟等因素的推动下,玉米价格快速上涨至去年12月上中旬。布瑞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前后,全国玉米均价反弹至1950元/吨左右。到了2~3月,由于生猪饲料需求下降及市场担心后期国家拍卖储备玉米,价格出现回落。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波玉米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前期市场价格涨幅过大,而当季玉米上市延迟导致供应压力延后;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产能下降,持续引发饲用玉米消费下降。
但从4月开始,随着商品玉米从农户手中基本完成向中间商的转移,卖方市场特征逐渐显示。
张智先解释,这是由于前期跌幅过大,而玉米成本提升,国内玉米价格开始稳步上涨。特别是5月国家公布的临储玉米拍卖底价较去年提高了200元/吨,也对玉米价格上涨起了推动作用,6月之后玉米总体维持了高位震荡的走势。到了9月,随着新季玉米逐步上市,进入新陈玉米共同供应市场时期,季节性压力再度来临,玉米价格开始逐步呈现季节性回落。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也提到,今年4月中下旬,市场担心草地贪夜蛾影响玉米产量,以及深加工需求旺季到来,玉米价格反弹,截至9月中,全国玉米均价在1920~1940元/吨,吉林产区玉米价格1750~1770元/吨。
饲料品种呈分化趋势
今年1月,跨境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云南,并在五六月迅速向北扩散,当时正是东北玉米苗期和黄海夏玉米的播种期,虫害对玉米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前期市场普遍担心的这一虫害,今年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但实际危害面积为246万亩。
在9月17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如今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全面解除,然而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西南华南将越冬定殖,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和危害将成为常态。
潘文博称,防好草地贪夜蛾,就赢得了秋粮丰收的主动权。
总的来说,对玉米需求影响最大的还是非洲猪瘟疫情。饲料配方中,玉米占到60%~65%,而生猪饲料原料需求占整个饲料原料需求的比例超过50%。
虽然当前全国25个省区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明显减缓,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正在逐步恢复。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生猪存栏较去年同期减少38.7%,能繁母猪存栏较去年同期减少37.4%。猪还是少了。
张智先称,由于需求下降,用粮企业普遍降低企业库存,本来应该沉淀在中间环节的玉米向上游挤压,从而给玉米价格形成压力,这一块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如何缓解这一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张智先表示,除了最主要的降低饲用玉米需求,还要通过影响饲料、养殖及贸易企业的未来预期,来影响玉米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