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套餐式”绿色发展集成技术模式 攻克马铃薯种植“最后一公里”(2)

  近年来,马铃薯原原种疮痂病发生日趋严重。谈及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徐进表示,此前,种植户广泛采用土壤化学消毒技术处理生产基质,给土壤杀菌,来防控疮痂病、青枯病和猝倒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

 

  “马铃薯抵御病菌的过程跟人类相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或能提高马铃薯植株免疫力。”徐进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人员采用植物免疫激活剂和有益微生物联合进行种薯拌种,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此外,蚜虫是传播马铃薯病毒病的天然媒介。“内蒙古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风大的客观条件为该地区建立了一层天然屏障,把绝大部分蚜虫阻挡在外,但其它地区的马铃薯却没有这么幸运。”金黎平说。

 

  针对马铃薯的重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以及蚜虫、蓟马等小型传毒媒介昆虫,研究人员采用食诱剂、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将害虫与马铃薯隔离开。

 

  据统计,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6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30%以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金黎平表示,中国马铃薯的常年种植面积超过800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地里长出来的“面包”,保障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科研任务。目前,已经针对不同地区形成了“套餐式”的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这些模式并非呆板地应用于全国各地,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农业是一门艺术,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该模式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未来还有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金黎平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