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为啥涨?就在刚刚,六部门齐发声!为了“猪事”顺利
时间:2019-09-12 11: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19-09-12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号 浏览:144 9月11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于康震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和银保监会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将《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尽快实施,尽早落地见效,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发展,保障猪肉市场供给。
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猪肉自给率、养殖规模化率和规模养殖场(户)美污综合利用率三方面量化目标,第一次提出省负总责的总要求,强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全方位保供应 为生猪养殖开辟“绿色通道”
记者 易扬:今天的发布会是一个多部门的联合发布会,从这场解读上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这一次稳定生猪生产的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可以说是多部门联手为生猪生产创造了一条绿色通道。
除了稳定当下的生猪产能保障供应之外,在这一场发布会上还有一个词被不断地提及,就是“促进转型升级”。其实最近出台的这些意见,还包括9月份以来的这些措施,可以发现这些措施可以达到的效果,并不仅仅是稳定当前的生猪产能那么简单。
比如拿补贴来说,在2020年之前我们的规模化养殖场将会得到补贴,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农机具的补贴方面,所有适用于生猪养殖的这些农机具品类都会被纳入到新的补贴范围,这就意味着农户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利用这笔补贴去更新手里的生产资料,他们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粪污处理能力、疾病防控能力,还有自动化水平,而这些在过去的养殖业当中一直都是我们的痛点和难点。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是保供稳价和转型升级两不误,陆续我们还将会慢慢地走出猪周期的这样一个影响。
尽管现在猪肉的价格、农户养殖热情依然会跟随猪周期进行波动,但在促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政策的延续性。以用地保障来说,这次政策则更加细化,取消了生猪养殖的15亩附属用地的上限规定,这就给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留出了空间。再比如,这次促进生猪产能提升不仅鼓励规模化养殖,还提出要支持农户养猪。这也响应了今年一号文件当中提到的家庭农场以及8月底11个部门提出的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这些农户进入到了现代养殖业,他们就不再是过去“小散乱”的散户,而是“小而美”的经营主体。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当这些措施逐渐显现出它的效应的时候,我们跟上来的不仅仅是生猪的产能,还有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步伐。而受益的也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从事现代养殖业的农户。
农业农村部:稳定生猪生产 保障猪肉供应
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我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约占全球的一半,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占比高达62.7%。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于康震:从长远发展看,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篮子”和养殖场户的“钱袋子”,关键是要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康震介绍,《意见》提出猪肉自给率的目标保持在95%左右。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5403万吨,全球猪肉总出口量约800万吨,不到国内产量的15%。这几年我国猪肉进口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占国内产量的比重稳定在2%左右。所以,解决中国老百姓的吃肉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