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消费升级 农民辩假意识增强
时间:2019-04-05 15: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食品安全事关老百姓的生活,是一件所有人都关心的大事。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出现在偏远农村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农民朋友也担心自己买到的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是否合格、会不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影响?
近日,记者专门探访了一些农村超市和小卖部,看看当下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究竟是怎样的。中国乡村之声“315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报道《中国乡村消费调查》本期关注:农村食品消费升级,农民辩假意识增强。
金村位于山西省泽州县,距离泽州县县城不到20分钟的车程。正赶上周末,金村供销合作社超市热闹非凡。环顾四周发现,这家超市比村里的其它私营超市面积要大,销售的商品种类也很丰富。饮品、零食、熟食、面包等区域被明显划分出来。
记者:现在店里有多少种商品?
苏林生:商品有4000多种,基本上可以满足周边5公里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苏林生是超市的主理事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他指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告诉记者,这些商品涵盖了各个档次,有平时超市常见的知名品牌食品,也有原产地在国外的进口食品。但占比最大的,仍然是那些出产于山西本地加工厂的食品。这些食品价格比较适中,也更受村民的欢迎。
苏林生:我们会迎合大众消费者,同时也要考虑到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
下午时分,正是超市的进货时间,苏林生忙着和同事一起核对进货的货单。在超市内,记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一件食品的旁边都有一个小标签,上面用蓝色字体清晰地写着这件食品的生产商、商家地址和电话。
苏林生:这些东西都有商品名称、生产商、生产日期、生产地址,还有谁进的货,都很明确,所以完全可以追溯货源。
除了大型超市外,农村的小型商店也是村民购买食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那里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在距离超市不远的地方,记者走进一家小型综合零售超市,这里面积不大,昏暗的超市内,商品摆放略显凌乱,品种相对也比较少。
吴女士:像平常吃的小吃,比如糖、薯片、馍片、方便面等,这些都有。
商店经营者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她家卖得最多的就是零食类商品。记者在超市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店面虽小,但商品并没有出现过期、假冒伪劣等现象,大多数商品也都是经常见到的知名品牌。
吴女士说,她经营这家超市已经有十多年了,有一批与自己合作多年的代理商,从知名品牌代理商进购的食品基本可以保证安全可靠,这也是她最主要的进货途径。
吴女士:这些商品各有各的代理商,比如要进购某品牌牛奶,就找相应的代理商。我们会建一个群,假如这段时间有些东西出现问题了,代理商会把这一批次的检验合格证发到群里,证明我们进购的东西是没问题的。
而对于一些散装零食,想要分辨它们的质量,就需要一定的经验。吴女士和同行们并没有统一的检验货品方式,但一般会选择有定点厂家和定点仓库的商家。
吴女士:代理商要想把牌子做好,就要在县城租库房,给我们送货,他离不开这个地方。他拿商品进来推销的时候,会给我们看产品检验合格证。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近些年,随着相关部门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私营商店的经营者们对于食品的进货渠道也越发严格。那么现在的农民,一般都到哪里去购买食品呢?在当地的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刚好遇到了前来购物的村民冯春搭。
冯春搭:经常买的就是日用品、蔬菜和饮料,基本上都到超市买,一般不去私人小卖部。在农村还是到供销社,供销社在农村比较受信任。
采访时记者发现,如果条件允许,大多数村民还是会选择到大型超市或商场去购物,特别是米、面、油、奶等。村民王丽香正在给孙子买奶粉,她说,只要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大家一般都会购买价格较高的知名品牌产品,不会因为贪图便宜而忽略自身健康。
王丽香:买东西时,有些太便宜的东西不怎么买,像小孩吃的东西,如果便宜的话,感觉没有保障。吃的东西还是一定要注重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