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2)
时间:2019-09-05 18: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官春云院士领衔的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高油酸油菜研究,现在已经选育出油酸含量在80%以上的高油酸新品种。近3年来,湖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0%左右。
新型农业机械,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路”。近3年,全省农机主推“三减量行动”,推广植保无人机以减施农药,推广化肥深施机以减施化肥,推广生物质制肥机以减少养殖粪污,效果十分明显。
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财政大手笔拿钱,农机购置补贴向机插、机烘、机防、化肥深施等薄弱环节倾斜,水稻生产迈向全程机械化。目前,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8%。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建设100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驻示范园区,直接对接新型经营主体,让科技之水浇灌出更丰硕的果实。
最近3年,我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试点,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2018年,全省同步精量施肥机作业125万亩,减施化肥4300吨以上,湖南同步测深施肥技术因此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
如今,全省近3000架植保飞机为稻田治虫,每年减少常规农药施用量500吨以上;在果园、菜园、茶园,运用天敌治虫、物理治虫,农药用量也明显减少。滴灌喷灌让农业用水逐步精细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湖南农业绿意浓浓。
品牌为核心,推进高效发展
传统农业的土壤,难以孕育出农产品的大品牌。多年来,湖南农业困于品牌“散、小、弱”。
上千个湘茶品牌,难敌一个“龙井”茶;数百个湘米品牌,竞争不过一个“东北大米”。即使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往往也是小品牌“扎堆”。湘阴藠头在红火时数十个品牌争出口订单,无序“滥价”,最终产业越做越小。
进入新时代,品牌消费渐成主流。农产品得品牌者,才能“得市场、得效益、得未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湖南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2016年,湖南首次开展十大农业品牌评比。根据网络微信投票和专家评审打分,安化黑茶、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黔阳冰糖橙、炎陵黄桃、江永香柚、华容芥菜、沅江芦笋、新晃黄牛、宁乡花猪和汉寿甲鱼(并列),排位前十名。
连续多年来,省里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上海食博会、杭州茶博会、广州茶博会、香港美食节,捧回一批金奖、银奖,裕湘面业、东江蜜橘、熙可罐头、林之神茶油等品牌迅速做大做强。
省委、省政府以茶叶为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品牌整合步伐。省里扶持大湘西优质绿茶公用品牌“潇湘”,已有百余家企业共用共享。按照省政府规划,主推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加上岳阳黄茶和桑植白茶,形成“三湘四水五彩茶”发展格局,打造千亿茶产业。
近几年,省政府重点打造湖南茶油、湖南红茶、安化黑茶三大区域公用品牌,成效初显。湖南茶油进入港澳市场,2018年产值达450亿元;湖南红茶购销协议金额成倍增长;安化黑茶综合产值增至180亿元。
“以品牌为核心,湖南农业加速提质增效。”省农科院专家称,品牌工程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生产。按照“一县一特”思路,全省已完成“四带八片五十六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逾4000万亩。
“龙头”高昂,品牌增值。今年来,湖南大力培育农村特色千亿产业,在抓好粮食、生猪、蔬菜等已过千亿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壮大油料、茶叶、水果、水产、中药材、南竹等特色产业,力争早日迈上千亿台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