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推平价猪肉 养猪企业保供稳价(2)
时间:2019-09-02 10: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大多数民众的普遍饮食习惯中,猪肉消费量占我国肉类消费量的60%以上,是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保障猪肉供应关系到最基本的民生。
此外,由于农产品处于基础地位,以生猪养殖业为例,上下游产业链很长,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产业。猪价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加大。
养猪企业保供稳价
非洲猪瘟冲击着整个生猪养殖业,养猪企业表示,将尽力增加猪肉产量,来为保供给、稳价格做出企业自身的贡献。
8月31日,由新希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永好牵头,联合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企业和媒体等200余家单位,牵头发起成立非盈利组织——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当选首届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主席的刘永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应对非洲猪瘟、响应国家保供稳价方面,以新希望为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希望提出,在非洲猪瘟到来的时候,不但不减量,而且还要加量,用集团的投资、技术,还有科学的办法,来增加猪肉产量,来为保供给、稳价格做出企业自身的贡献。
新希望2018年年报提出,到2022年,要实现2500万头生猪的养殖规模。
根据年报提出的要求,也就意味着,今后四年间,新希望生猪养殖将从每年250万头增加到2500万头,增加10倍生猪产能。
价差带来丰厚的猪肉进口利润
8月30日,国家召开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胡春华强调,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次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当前肉类供应有保障,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称,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猪肉消费下降、进口增加等因素,今年肉类供应是有保障的。此外,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都有利于促进猪肉市场均衡供应。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这轮猪价上涨是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本轮生猪价格于2018年5月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之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猪价短暂调整后持续较快上涨。
辛国昌表示,猪价上涨与中美贸易摩擦无关。据他介绍,猪肉进口主要起到供需余缺调节的作用,猪肉的供应还是以国内生产为主。主要进口来源国较多,包括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美国、丹麦等。
保障猪肉供应事关民生,事关大局。除云南、四川、湖北外,全国其他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全国猪肉市场总体稳定。目前,部分曾发生疫情的养殖场户已恢复生产,有的复养生猪已出栏上市。
至于从美国进口猪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瘦猪肉合约显示,美猪价格在65~75美分/磅,折合每公斤为10.65元~11.9元人民币。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研究员魏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美国猪肉的价格比较优势明显,即便加征关税、加上运费价格也仅为国内肉价的一半左右(需根据汇率、猪肉具体位置来看)。
他说,今年上半年以来,自美进口猪肉的数量有明显增长,价差所带来的进口利润远大于进口关税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