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健康卫士益生菌,其实不是“万灵药”(2)

  即便剂量足够,也要考虑这些益生菌能否“安全”地到达靶向器官。肠道的益生菌药品往往以胶囊作为外包装,目的就是保护益生菌途经胃部时不会被胃液消灭,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同理,以改善肠道为目的的饮料、保健品等,如无保护措施,那么最终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达到肠部的益生菌将会微乎其微。

 

  此外,益生菌活菌的效果更佳。例如,酸奶一般为冷藏保存,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中的乳酸菌“好好活着”,如果常温和冷冻保存,乳酸菌的含量也会大打折扣。

 

  危重人群有高风险 补充需遵医嘱

 

  当我们越来越重视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危害时,类似的疑问同样也摆在我们面前——益生菌滥用是否有危害?

 

  “以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如果补充益生菌的方式和种类不对或剂量不足,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保健、治疗效果,对于健康人而言,一般不会存在严重的致病风险。但是,危重的病人补充益生菌,可能会存在较高风险。”刘揆亮坦言。

 

  如果人体本身的免疫屏障很弱或处于崩溃的边缘,如ICU的重症病人、免疫功能严重缺失的病人等,益生菌就很可能成为“催命符”。过度补充益生菌可能出现未知的严重后果,如一些菌种突破病人的免疫屏障,进入到血液中,引发败血症等。

 

  记者还了解到,益生菌对于单独个体的特异性较强。也就是说,张三补充了一种菌剂,起到了改善肠道的效果,但李四以同样的方式和频率补充,则可能毫无用处。

 

  据相关报道,2019年1月,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组,不同细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是可变的,患者可能需要针对自身差异来服用益生菌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大多数益生菌补充剂仅包含单一或几种菌株,过分简化了微生物群的复杂性。

 

  “不要过分期待益生菌保健品、食品在治疗疾病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如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需补充益生菌,也要遵医嘱、有针对性地摄入。”刘揆亮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