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解读(2)
时间:2019-08-27 09: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天然植物提取物全产业链。以晨光生物等企业为重点,打造“种植—科技研发—植物提取—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全产业链。
植物蛋白饮料全产业链。以养元智汇、露露等企业为重点,打造“种植—生产加工—植物蛋白饮料”全产业链。
葡萄酒全产业链。以中粮长城、华夏长城等企业为重点,打造“葡萄种植—原酒加工—葡萄酒—工业旅游”全产业链。
白酒全产业链。以衡水老白干、丛台酒业等企业为重点,打造“粮食种植—纯粮酿造—基酒—陈酿勾兑—高端白酒”全产业链。
淀粉全产业链。以骊骅淀粉、玉锋淀粉等企业为重点,打造“玉米种植—科技研发—淀粉深加工产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全产业链。
提升质量标准、坚持创新引领、植入工业设计等多措并举,推动传统食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提升
质量标准提升。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切实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落实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组织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00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到2022年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0%以上。
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施食品安全工程,推进食品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认证,提升企业检验检测能力。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白酒等行业推行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到2022年底,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普遍建立HACCP体系,初步建立乳制品等重点食品追溯体系。
坚持创新引领。
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到2022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50%。
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到2022年,力争省级以上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达到50个。
培育行业创新主体。开展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面对面对接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培育食品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植入工业设计。
对接和引进知名设计机构,打造“设计+”产业链,推动传统食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提升,包装设计向时尚化、便捷化转变。支持食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工业设计大赛,根据《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获奖企业(产品)给予奖励。
龙头企业带动。
扶持优势企业。支持君乐宝、今麦郎、衡水老白干等优势企业开展对标,通过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培育壮大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到2022年,打造全产业链龙头食品企业集团20个,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00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
开展企业管理对标。走出去学习日本、台湾等先进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开展食品工业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推广ISO9000、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2年,培育树立食品行业管理标杆企业15家。
培育企业上市。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组织开展金融政策发布、项目推介、政银保企对接等活动,推动信贷、保险、担保、风投、信托等多种融资形式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
突出品牌建设。
培育优势品牌。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强化注册商标、原产地标记产品保护,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挖掘企业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支持优势食品产业集群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品牌设计培训全覆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京通州大兴等6个区推广种植叶用甘薯
- 下一篇:广东湛江海关连续退运越南进口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