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综述
时间:2019-08-14 19: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8月的松辽大地,硕果满枝,风光遍野。干净的小院四季花开,宽敞的马路两边郁郁葱葱,规范化的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标准的温室大棚排列有序……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几年来,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聚焦农业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用实干担当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吉林华章!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开拓农民增收新空间、新渠道。
近几年,吉林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政策支持体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食品加工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同比增长5%以上。
园艺特产业长效发展,落实国家资金1.2147亿元,补贴29623亩棚室。全省“大棚房”问题整治整改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出各类“大棚房”问题11344个,全部完成整治整改,退还耕地1425亩,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星级示范企业。组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联盟,聚集资本、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打通资源交流、共享、合作的渠道,实现合力发展,探索建立全省休闲农业产品供需对接服务APP平台。
生态渔业稳定生产。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9”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提升渔政管理能力。截至5月底,全省完成水产品产量3.86万吨,实现稳定生产。
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培育吉林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等“吉字号”品牌,利用东北三省一区贫困县(市、旗)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暨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吉林活动、长春农博会、西安推介会、中国农交会和第三届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展销宣传周活动等5场展洽活动平台,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多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粮食产能稳中向好。2019年,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606.9万亩,其中玉米6173.6万亩,水稻1257万亩,大豆466.7万亩,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目前,全省玉米平均出苗率达到94%,比去年高7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142个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35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7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正在建设中。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吉林省加强种子科研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示种植玉米、高粱、谷子新品种177个,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46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实现粮食主产县全覆盖。
农业信息化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国家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管理和服务平台开发完成并上线试运行,累计提供公益服务98909人次,便民服务123420人次,电商服务60482人次,培训体验服务155603人次。12316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热线电话拨打近17万人次。
搭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适度发展规模经营,顺应农业经济规律,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持续推进。吉林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31”工程,今年将累计74人赴韩国、法国、日本和德国培训。2018-2019年度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409期,培训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大户、基层技术人员及农民等各类人员共114.42万人,比2017-2018年度增加近10万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长春市: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
- 下一篇:达利食品:公益领域的“长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