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联合育种,让肉牛“牛”起来

   日期:2019-08-13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227    

  这些优秀的基因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服务产业、造福社会。只要业界齐心协力,把联合育种做起来,坚定地走下去,我国肉牛种业一定“牛”起来,肉牛产业一定强起来。

 

  一头牛竟然值24万元,什么牛这么“牛”?走进8月8日在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现场就会明白,原来是一头种公牛。每位竞拍者都为能竞拍到这样优质的种公牛而高兴。

 

  《中国科学报》注意到,今年的种公牛拍卖会上,竞拍者纷纷关注GCBI这一专业性很强的指标,即“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

 

  目前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一评估指标的普及透露出中国肉牛育种界联合创新的风向。

 

  用科学指标判定种公牛质量

 

  拍卖会上,《中国科学报》发现了一位熟悉的竞拍者。他是内蒙古通辽市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侯景辉,去年他以全场最高价22万元领回了一头优质种公牛。尝到甜头后,他今年又来了。

 

  侯景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他今年计划竞拍12头种公牛。

 

  除了关注种公牛的6月、12月和18月龄重以及品系外,侯景辉也同样重点关注了GCBI。通过GCBI可以计算种牛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实现种牛的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

 

  GCBI指数的制定和计算由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提供。该中心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俊雅,也是全国种公牛拍卖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告诉《中国科学报》:“有了这一指标,更利于竞拍者判定种公牛的质量。”

 

  在拍卖会现场,关于肉牛育种的宣传语多种多样。其中一条引起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玉民的关注——“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可见,种公牛的选择对牛群改良起着关键作用。

 

  但无论是种公牛还是种母牛的选择,都是从品质优良的个体中精选出最优个体,这就需要良好的群体基础。

 

  当前我国肉牛繁育体系主要是由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扩繁场组成的三级繁育体系,应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基因组选择、胚胎移植等现代育种与繁殖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加速种牛的培育与选择。

 

  2011年,原农业部发布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提出建立健全种牛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和遗传评估等四大体系。当年,我国成立了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开展全国肉牛生产数据收集、肉牛遗传评估和结果发布工作。

 

  组织机制的创新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8家,核心育种群达2.14万头。

 

  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理事长耿繁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肉牛育种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良种覆盖率低、品种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仍制约着肉牛种业的发展。

 

  例如,除西门塔尔牛外,引进品种几乎不能自主供种,每年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公牛、胚胎和冻精。

 

  “我国还没有全国层面的肉牛联合育种机制,各核心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象。”耿繁军说。

 

  早在2010年,李俊雅和赵玉民等专家就呼吁,肉牛育种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组织形式——联合育种。“重在联合。”赵玉民介绍,这是一种组织机制的创新,可以通过多品种联合遗传评估,开展多品种联合育种。

 

  “只有大协作才能培育出大种群、研制出大成果。”赵玉民表示,发达国家在肉牛联合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成立专业化育种组织,在新品种引进后联合开展杂交育种,并注重品种育成后的选育提高,同时联合开展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

 

  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以及安格斯牛育种协会等育种联合组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续成立的。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