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南北“地标”纷争结束,“国标”尚未落地!业内分歧仍在继续(2)
时间:2019-08-12 10: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为此,2015年5月2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为统一辣条全国标准定下时间表:原则给予1-2年过渡期,在许可期满后予以调整。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生产加工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
不过距离2015年已过去四年,辣条“国标”尚未正式落地。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四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给包括辣条在内的调味面制品制定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同时指出,调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中方便米面制品的规定。
然而这一标准意见遭到行业内多家企业反对。据媒体报道,目前允许用于方便米面制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为增稠剂、抗氧化剂、色素、酸度调节剂,基本上是由方便面企业申报。仅有的一个允许用于方便米面制品的防腐剂是乳酸链球菌素,但限定在湿方便面。而在目前的辣条生产过程中,防腐剂被多数企业所采用。
据南都此前报道,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原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卫龙品牌旗下的辣条“亲嘴烧”和“小面筋”均被查出存在违规添加的情况,两种食品均含有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等食品防腐剂。对此,卫龙回应称,其辣条产品依据系该公司一直执行河南、湖南等地方标准,例如河南省执行的《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
根据河南地方标准,其允许在作为“调味面制品”的辣条中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防腐剂,而按照国家标准意见,只要使用上述防腐剂就为不合格食品,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卫龙不合格事件也由此而来。
湖南省食品质量安全技术协会主办的湖南食品安全网曾在一篇消息中表示,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发布《征求意见稿》后,各检测机构把《挤压糕点》地方标准参照《调味面制品》标准进行检测,而挤压糕点中含有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导致检测不合格。“挤压糕点”作为零食类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特点与主食类的“调味面制品”有很大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7月,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发布了一项名为《挤压糕点》的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内容“针锋相对”。这项团体标准仍将辣条归为挤压糕点类食品。据媒体报道,在团体标准发布实施研讨会上,有来自安徽、江西、四川、辽宁、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的企业,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湖南省休闲食品协会秘书长李意龙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总计500多亿产值的辣条行业中,团体标准的支持者超过“半壁江山”。
湖南一辣条生产商曾在媒体报道中表示,脱氢乙酸具有较强的微生物抑制功能,辣条国标《征求意见稿》中不允许添加,与当地多年食品生产实践不符。
上述媒体表示,此前的“国标”意见稿制定过程中没有邀请湖南企业,而在团体标准参会的企业名单里,也没有看到河南辣条企业的身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