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吉林市:从“大粮仓”迈向“大厨房

   日期:2019-08-09     来源:江城日报    浏览:86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振兴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近日,在吉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推介会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的推介底气十足。

 

  十足的底气从何而来?

 

  “吉林市正在全面由‘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2018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30亿元,增长12%。省级现代农业园发展到7个,数量在全省领先。”单从农产品加工业而论,这位负责人的骄傲完全有理由。

 

  来自吉林市工信局的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为这种骄傲作了注解: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9%;6月当月完成产值8.3亿元,环比提高3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年均增速在5%左右,预计2019年可实现产值133亿元。

 

  透视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不难发现:吉林市这座久负盛名的“大粮仓”正在不断迈向“大厨房”——大量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粮仓”、走进“大厨房”,通过各种形式的加工后身价倍增,打着“吉字号”的大旗从容走向市场。

 

  市场是公正的检验者,同时又是一块试金石。

 

  经过消费的体验、市场的洗礼,农产品加工业茁壮成长为吉林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保障民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1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户。

 

  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调整,在积极调整中进步。

 

  近年来,吉林市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为主线,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地方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

 

  传统产业升级提效的步子在加快,为业内注入强大信心,让人们看到的是更多希望。

 

  稻米加工方面,吉林市充分发挥稻米种植优势,使稻米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市下了两步关键棋:首先,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大米精深加工水平,生产有机大米、绿色大米等高端大米,开发富硒大米、人参大米等附加值高的营养大米。其次,推动大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生产下游米糠油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品精细化、产出高效化的精深加工转变。”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肉类加工方面,吉林市利用传统消费需求升级的契机,大力促进供给市场产品向中高端转移。“像大家比较熟悉的,蛟河天一牧业、桦甸金牛牧业两户从事高档肉牛养殖、高档肉牛屠宰加工销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均已形成养殖、防疫、饲料加工、屠宰、分割、市场营销完整产业链。”

 

  玉米深加工方面,吉林市玉米资源优势正向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以燃料乙醇和博大生化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行业,依托新技术的优化升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保持快速增长,1-5月共完成产值21.7亿元。

 

  品牌培育得到加强,锁定的是发展未来。

 

  在传统的长白山酒业、华润雪花啤酒等品牌基础上,吉林市形成了天德盛高粱酒、老爷岭食品等新品牌。“舒兰大米”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黑尊食品、坤和食品、田谷食品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特色食品成为行业发展亮点,打造的是吉林记忆。

 

  黑沃土甜黏玉米及民俗食品等地方特色食品,奈奇生态饮品、米老头膨化食品等休闲食品近年增长较快。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无时无刻不在向消费者传递着安全与信心。

 

  大部分企业自建原料供应基地,确保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田谷食品自建蔬菜基地,原料绿色、有机,可谓业内标杆。可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全市已有33户粮食加工企业完成可追溯体系建设。

 

  亮点纷呈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强力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