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进口休闲食品的爆款是怎么选出来的?弄清楚这五点,你就懂了

不少人以为,做进口休闲食品是很容易的:不知道哪些产品好卖、选哪些产品,就参考别人的,看看淘宝的就行了。踩着别人的脚印固然不容易出错,但就只能卖些大路货色,永远跟在别人身后,争抢那本来就“余额不足”的市场。

进口休闲食品的爆款是怎么选出来的?弄清楚这五点,你就懂了

事实上,进口休闲食品的选品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杂。因此,9月广州进口食品展(FOOD2CHINA EXPO)组委会根据一些进口休闲食品展商的经验进行整理汇编,并和大家进行分享,相互学习。

味道当先,抓对胃口

首先,选品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口味。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居民购买食品时重点关注的因素里,除安全性和品质以外,就是口味。在受访对象里,超过37%的消费者非常注重食品的味道。

进口休闲食品的爆款是怎么选出来的?弄清楚这五点,你就懂了


因此东南亚国家和亚洲国家生产的休闲食品特别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口味相接近,都喜欢口味陈杂而多变,如酸酸甜甜或咸中有甜、甜中有辣、辣中带麻等等。

而这和西方人的口味就相去甚远了,西方消费者的口味通常都较为单一,要么甜、要么咸,而且味道浓郁。自然地,那些由欧美国家生产的休闲零食,或许就不那么符合国人的胃口了。有不少经销商反映,从欧美地区进口到中国的糖果、巧克力和糕饼等食品,中国消费者总是觉得“太甜”。

 

此外,在不同省份地区的消费者又有各自喜爱的口味。因此,在选品时就需要考虑面向的是哪个地区市场的消费者,他们喜欢吃什么口味。

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休闲零食行业深度解读》指出,在口味上,广东消费者偏好清淡,不喜欢甜腻和咸口,但北京和上海的消费者对这两个口味都能接受;而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则容易接受辣味。

所以选品时要投其所好,才有可能卖得更好。

 

不易撼动的惯性认知

其次,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

经过多年的消费者教育,加上长期的耳濡目染,消费者对一些特定的进口休闲食品已形成一种近乎惯性的认知,这种认知不容易发生改变,因此在选品的时候,需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谈起巧克力,消费者脑海中立马浮现的会是欧洲国家生产的巧克力,尤其是瑞士、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的巧克力,因为在超市和大卖场里常见的瑞士莲、吉利莲、费列罗和三角牌等巧克力就产自这些国家。加上欧洲有着深远的巧克力文化渊源,会让人感觉更为地道。因此,若拿亚洲或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巧克力去说服消费者,或许并不容易。

同样,人们喜欢吃东南亚国家的水果,也经常购买产自东南亚国家的水果干,比如榴莲干、菠萝蜜干、香蕉干和其它综合果干等等,他们对这些产品也更为熟悉。因此,如果向他们销售其它国家地区生产的水果干,或许就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性价比是必须的

此外,价格也是重要的考量。消费者对零食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由于零食并非正餐,非必需品,因此人们在零食的开销上会比较灵,比如在商场大促或者线上特卖的时候集中囤货,但平时不一定买得多。而对于同品类零食的选择,若非知名度高或味道出类拔萃的,消费者们会倾向选择更便宜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南亚国家的进口饼干比发达国家的更受欢迎,除了味道不错,还因为其售价和国产饼干相差不远。加上有“进口”的加持,就让消费者感觉“更划算”。

另一方面,这也和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莫大关系。消费者们对不同食品有着不一样的价格预期,比如他们愿意花上大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红酒和茶叶,却不大可能花上同样的价格去购买高端巧克力。

也就是说,像巧克力等休闲食品在他们的心中不应当属于“高档消费”。哪怕他们购买休闲食品的频次再密,客单价也不可能很高。因此选品时需要把休闲食品的性比价也考虑进去。

人靠衣装,食品靠包装

而在食品包装上,国内消费者依旧注重形式,因此进口休闲食品的包装应当符合他们的审美和要求,而不能过于简陋粗鄙。

虽然近年来,为响应环保诉求,食品包装都在逐渐简化,但国内消费者对这种“简化”是有底线的。如果把包装设计完全剔除,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