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狙击畜禽“咳嗽病”有了好“弹药”

   张继瑜团队研制的中兽药“板黄口服液”符合国家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绿色动物源性食品的要求,符合重大动物疾病防治专用药剂的发展要求。

 

  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养殖业长期面临的最大生产难题之一,对我国畜牧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不仅如此,部分畜禽呼吸道感染疾病作为人畜共患病,同时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阻击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一场战役。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瑜带领的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科技创新团队,在防治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场战役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日前,其成果“新型安全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大问题 新思路

 

  “针对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制与应用是我国畜牧养殖业和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张继瑜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但目前我国对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普遍存在疫苗预防措施不足、有效的化学防治药物缺乏和中兽药品种缺乏等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临床治疗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加重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餐桌与健康。

 

  研制安全高效的中兽药防治产品迫在眉睫,并日益受到市场的重视与关注。

 

  “中兽医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对呼吸道疾病可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张继瑜说,在当前兽药品种缺乏、疗效不足和耐药性严重的情况下具有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张继瑜带领的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科技创新团队,长期围绕国家食品安全与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创新兽药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

 

  “新型安全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重点开展中兽药防治药物创新研究,开发高效抗感染中兽药制备技术,研制抗感染中兽药,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开展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张继瑜介绍,“该项研究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等的持续支持。研发的产品符合国家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绿色动物源性食品的要求,符合重大动物疾病防治专用药剂的发展要求。”

 

  传统中兽医学认为,畜禽传染性疾病属于“疫疠”之疾,是六毒浸淫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发病数量大,同一批发病动物的症状基本相似;治则用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药。那么,这支团队有哪些灵丹妙药?

 

  传统智慧新应用

 

  张继瑜团队结合传统与现代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制备高效、安全、稳定、无残留的中兽药“板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等功效。

 

  毒理学研究表明,产品实际无毒,临床使用安全。药效学研究表明,对鸡喉气管炎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蛋鸡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78.83%,有效率93.43%;对牛支原体感染性治愈率91.86%,有效率95.35%。其疗效显著,优于同类制剂。

 

  “我们创新的产品制备和生产工艺,解决了复方口服液中鞣制多、难以长时间存放的问题,又保留了中药口服液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有效药物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契合禽类消化道短(吃进食物4小时以内排空),达到速效的特点。”张继瑜介绍。

 

  2009年9月—2010年2月,团队从河北省三河县、甘肃省张掖市两家肉牛养殖企业和山东省梁山县一家肉牛养殖合作社收治160头患呼吸道综合征患牛进行药效验证。连用5天后的疗效表明,“板黄口服液”对肉牛呼吸道疾病治愈率达86.67%,有效率达91.67%,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和好评。

 

  2011年甘肃省临洮县某个体鸡场,2500只180日龄伊沙褐蛋鸡发病,鸡群产蛋率只有30%。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采用“板黄口服液”稀释饮水治疗,连续用药5天后95%临床治愈,平均产蛋率达80%,接近正常产蛋的水平,为养殖户及时挽回了损失。

 

  张继瑜指出,“板黄口服液”最大的优势在对畜禽呼吸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的混合型感染均可发挥疗效。而现有化学药物都是针对特定的单一类型病原,对多种病原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往往无能为力。该产品的另一特点是具有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从而可增强机体对病原的抵抗能力,不仅可治病,还可以防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