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蔬菜交响曲刷新致富路
时间:2019-07-12 14: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万亩基长大坝,夏风徐来,绿浪轻漾。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基长镇茶亭村,放眼看去,一块块的蔬菜田紧紧相连,置身其中,一阵阵的清香味扑入鼻翼。
贫困户莫传兵正在自家田头采摘西红柿。一个个西红柿挤挤挨挨地挂满了竹架子,未成熟的青碧如玉,成熟了的浑圆鲜红。莫传斌说,前些年,因为没什么手艺,他找不到挣钱门路,一家人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苦。近年来,在村里的引导下,他跟着乡亲们种起了西红柿等蔬菜,由于吃得苦,肯学习,他的蔬菜种得还不错,每年都能有一到两万块钱的进账,让他家不但摆脱了贫困,还建起了两间新房子。
今年春天,莫传兵一口气种了5亩多西红柿和1亩多黄瓜。他粗略算了一下,这两项就可以收入2万多元。他打算收完了黄瓜和西红柿后,再接茬种上三四亩的四季豆,再收个万把多块,这样一来,一年里仅蔬菜种植一项就能实现3万来块的收入。
茶亭村主抓农业产业的副支书罗廷辉介绍说,村里有着十多年的蔬菜种植传统,百分之九十几的人家每年都种蔬菜,随便找一个乡亲出来,都是种蔬菜的好把式。今年入春以来,茶亭村通过合作社组织村民们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先后发展了西红柿2500余亩、辣椒600余亩、黄瓜800余亩、茄子500余亩、豇豆400余亩。当前,豇豆刚刚采收结束,西红柿、茄子、辣椒和黄瓜正在陆续上市。
罗廷辉自豪地说,由于茶亭村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蔬菜,加上群众种植技术比较成熟,“茶亭蔬菜”已经形成了品牌影响力,每年都会吸引两广地区很多客商进村设点收购。在公路边上的一个西红柿收购点,广西的张老板带着好几个工人一边忙着收购西红柿,一边抓紧装箱上车,当天上午发车,下午即可到达柳州、来宾一带农贸市场。老张说,茶亭一带的蔬菜深受市场欢迎,他已经在这边收购了七八年,这个季节正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年仅西红柿一项,经老张的渠道输入市场的就近30万斤。
罗廷辉介绍说,等收完了这茬蔬菜之后,夏末秋初还将组织群众接茬种植西兰花200余亩、四季豆600余亩、青菜1000余亩等,确保种植不断茬,常年有收入。据保守估计,仅蔬菜种植一项,今年即可为茶亭村的乡亲们带来2000万元左右的收益,为全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绿色基础”。
基长镇董秧村,同样也可以看到一畦畦的蔬菜正在阳光下迎风吐绿。
在该村麻坝组和干号组一带,一大片的茄子长势喜人,不少群众正在忙着采收。来自麻坝组的何大姐笑盈盈地说,她和好几个村民今年春天以来,一直在这片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有80至100块钱的收入,她和几个姐妹约好了,打算进一步学习蔬菜种植的各方面管理技术,争取明年把她们家里的大部分田土也种上蔬菜。
据董秧村尖刀排副排长周雪山介绍,这是村里的300亩蔬菜种植基地,由广西一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董秧村成立的嘉惠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通过流转土地并投资120万元建成,今春选择茄子作为首次种植项目,效果很好,预计采收结束后即可实现至少400万元的产值。
来自广西的基地负责人黄绍华介绍,他在基长镇一带已经做了四年多的蔬菜生意,在“两广”一带有较成熟可靠的市场销售渠道,虽然基地近来每天都能采出10多吨的鲜茄子,但还满足不了他的销售需求,还需要向村里的种植散户进行收购,他下一步打算多多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种植,形成规模发展。
基长镇阳地村,100多亩的豇豆也在火热采收中,40多个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阳地村地处基长镇核心发展区,本来是全镇蔬菜种植基础最为厚实的村,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很大程度压缩了村里的土地资源空间,给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阳地村经过综合研判,决定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好、产出能力好、市场前景好的蔬菜种植作为主打产业,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为依托,积极发展订单种植,推动白萝卜、西红柿、菜豆、白菜、黄瓜、茄子、彩椒等蔬菜产品源源不断远销“两广”地区,收入占到了全村总收入的90%以上,唱响了蔬菜种植业的“阳地之歌”。
2018年底落地阳地村的贵州“遍地生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今春试种40亩白萝卜获得成功后,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来亩,又先后发展了莴笋、豇豆、黄瓜等种植项目,平时每天用工10至20个人,采收期间用工量可达50多人。对于未来发展,合作社负责人周太萍打算以基地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种植,扩大发展规模,提升种植质量,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认证,充分借助电商平台、小微商会营商网络等渠道,把阳地蔬菜销往东南沿海城市及香港等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新疆蔬菜产业铺就村民致富路
- 下一篇:遵义:马铃薯变身致富“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