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学子社会实践:亲赴堆肥了实情 共见回收现真章
时间:2019-07-02 15: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桂林7月1日电(通讯员 吴道文)每天大量的生活垃圾中有什么是能够回收利用的?又有多少经过回收再造后可再次利用的?带着这些疑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的“四彩小队”成员于7月1日再次启程,前往桂林市平山堆肥厂(桂林众力创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实践调查,了解桂林市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施主任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堆肥厂。通讯员 梁朝荣 摄 堆肥厂的施主任亲自接待了实践团队成员,并对实践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施主任带领实践团队员参观了有机肥料生产车间,介绍了堆肥厂的情况、主要设备、规模以及处理工艺。
图为堆肥厂员工操作机器场景。通讯员 李鲜 摄 据悉,桂林市是广西首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现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俗称湿垃圾)和其它垃圾(俗称干垃圾)两大类。自2015年开展以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达73个,已覆盖桂林市五城区。同时,为确保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顺利进行,各试点小区会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回收车会按照规定的时间点进行收集与转运,并采用“垃圾分类,分类积分,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真正做到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施主任亲切交流。通讯员 梁朝荣 摄 施主任向实践团介绍,厂内垃圾处理设备均是国内自主研发生产,拥有三十余项专利。堆肥厂主要通过垃圾处理设备对厨余垃圾进行脱水、脱油、三级发酵等步骤处理,且生产出的有机肥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
图为四彩小队成员与施主任合影。通讯员 李鲜 摄 此次调查,实践团队了解到,桂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至今已开展四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实行垃圾分类还是有很大的阻力。市民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强,对各种垃圾做出正确分类也很困难,这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