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三农 >

江苏金融国企创新模式“输血”“三农”(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舍弃了这个宗旨,那些纯粹商业目的“普惠金融”只能是“广告效应”或“昙花一现”。农村金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输血”三农,如果自身不可持续,普惠金融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

  “前些年,很多地方的农信社不良率高,那并不是因为农村金融风险大,而是农信社自身出了问题。”睢宁农商行副行长高峰说,这几年农信社聚焦农村,普惠金融贷款做得越多,不良率越低。目前,睢宁农商行的不良率已经从以前的10%降低到了2.3%。

  “控制涉农贷款风险的关键不在于抵押物,而是扎实的贷前走访。”睢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钟生辉说。农户普遍没有抵押品,即便是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也拍卖不出去。“近几年,我们不要抵押物效果更好了,贷款规模每年增长1亿元,贷款不良率降到了0.25%。”

  “把农村金融做深做透,就是防范风险的最好方式。”农行睢宁支行副行长张加正介绍。该行发放的30万元以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11%,县城房地产不良贷款仅190万元,不良率仅0.1%。

  惠农政策涉及的条线多、普惠金融关联的部门广,只有多部门形成合力,才能为普惠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徐州银保监部门与徐州市农委、农工办等部门和银行建立了三方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阳光信贷”、普惠金融、扶贫金融、乡村振兴金融需求服务进一步做深做实。通过贴息、奖励等多种方法引导涉农贷款利率逐步下降,目前徐州全市整体农户小额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4.5%,农村小微企业利率约为7%。截至2018年底,徐州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70多亿元,比年初增加118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